所贵无近情。宋代。邵雍。天下目为目,谓之明四目。天下耳为耳,谓之达四聪。前旒与黊纩,所贵无近情。无为无不为,知此非虚生。
《唐虞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下的眼睛是眼睛,被称为明亮的四个眼睛。
天下的耳朵是耳朵,被称为通达的四个聪耳。
前旒和黊纩,被认为是最贵重的近情。
无所作为,却无所不为,知道这不是虚幻的生命。
诗意:
这首诗词以唐虞时期的政治哲学思想为背景,通过对天下事物的描绘,表达了邵雍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中以天下的眼睛和耳朵作为隐喻,探讨了人的感知能力和智慧的重要性。前旒和黊纩则象征了高尚的情操和美德。最后,诗人提出了“无为无不为”的观点,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并指出真正的生命不是虚幻的。
赏析:
1.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它不仅具有哲学意味,还富有启示性和警示性。
2.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天下的眼睛和耳朵比喻为明亮的眼睛和通达的耳朵,以突出它们的重要性。
3. 前旒和黊纩被描绘为最贵重的近情,表达了作者对高尚情操和美德的推崇,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4. “无为无不为”一句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而非袖手旁观。
5. 最后两句“无为无不为,知此非虚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认为真正的生命不是虚幻的,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和有意义的生活来实现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行动的思考,寄托了作者对高尚情操和真实生命的追求。它不仅具有哲学性质,还具备一定的警示和启迪作用。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