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能忘处。宋代。邵雍。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要知能忘处,坟草两荒凉。
这是一首宋代邵雍创作的诗词《又一绝》。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又一绝》
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
要知能忘处,坟草两荒凉。
诗词的中文译文:
手足之间的恩情深厚,笛箫的欢乐久长。
要懂得何处能够忘怀,坟墓的草木荒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手足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欢乐的追求,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忘却。
首句"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描绘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手足之间的亲情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代表了家庭和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埙和篪是两种古代的吹奏乐器,象征着欢乐和音乐的长久存在,表达了作者对快乐和美好时光的向往。
接着的两句"要知能忘处,坟草两荒凉"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告诫人们要懂得何处能够忘怀,即要明白人生中有些事情是可以放下的,不要被过去的不如意所困扰。最后一句提到坟墓的草木荒凉,暗示人生的短暂和人们离世后的寂寥。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体察生命的脆弱和有限。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通过对亲情、欢乐和时光的描绘,邵雍深刻地展示了生命的矛盾和无常。这首诗词呼唤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对待人生的变迁和离别保持一种豁达的态度。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