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长春

出自宋代邵雍的《岁暮自贻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dào wú cháng ch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天道无长春,地道无常珍。
须禀中和气,方生粹美人。
良田多黍稌,薄地足荆榛。
樗栎蓬蒿类,止能充恶薪。
既为万物灵,须有万物粹。
既无万物灵,徒分万物类。
欲出至珍言,须有至珍意。
欲彰至美名,须作至美事。
济事为美事,悟主为珍意。
奈何此二者,我犹无一与。
()
天道:1.天气、气候。2.时分。
地道:(名)地下挖成的坑道(多用于军事):~战。
中和:又称中和作用。酸与硷相互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作用。例如:
美人良田:良田liángtián肥沃的田地千里良田
荆榛樗栎蓬蒿类

《岁暮自贻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道没有永恒的春天,大地上没有永久的珍宝。
只有获得中和之气,才能生出纯美的人。
良田上有丰收的黍稌,瘠地上长满了荆榛。
樗栎、蓬蒿等杂草,只能当作劣质柴炭。
既然万物都有灵性,就应该追求万物的精华。
如果没有万物的灵性,只会分辨万物的类别。
想要说出至珍的言辞,就必须有至珍的意义。
想要展示至美的名声,就必须做出至美的事情。
行善是最美的事情,觉悟是最珍贵的意义。
可惜我既没有这两者,什么都没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思。邵雍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和万物的属性,暗示了人类在追求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方面的困境。诗中提到了天道无常春、地道无常珍,表明世间事物都是无常的,并且没有永久的珍宝和美好。然而,作者仍然希望自己能获得中和之气,成为纯美的人。他意识到美好的品质和至高的意义是需要通过行善和觉悟来实现的。然而,作者在最后承认自己既没有行善的事迹,也没有觉悟的意义,表达了自己对自身能力的无奈和失望。

赏析:
《岁暮自贻吟》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况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的独特见解。诗中使用了自然界的景物和万物的属性进行隐喻,以强调世间事物的无常和不可依赖性。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作者对人类的追求和努力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行善和觉悟作为实现至美和珍贵的途径。最后,作者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奈,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无法达成的悲凉情感。整首诗词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和自我反省,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