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到头非乐事

出自宋代邵雍的《名利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lì dào tóu fēi lè sh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名利到头非乐事,风波终久少安流。
稍邻美誉无多取,才近清欢与賸求。
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賸且无忧。
滔滔天下曾知否,覆辙相寻卒未休。
()
名利:指名位和利益。
到头非乐事:(名)让人高兴的事情。
风波:(名)比喻波折和纠纷:平息~。
终久:终久zhōngjiǔ终究;毕竟靠进口零件维持,终久不是长远之计。
美誉:(名)美名。
无多取清欢无忧: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范献子谓魏献子曰:‘……从王命以紓诸侯,晋国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唐罗邺《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三蜀尽无忧。”宋朱熹《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2.佛教语。参见“无忧王”、“无忧树”。
滔滔:(形)①形容大水漫流:波浪~。[反]涓涓。②连续不断:议论~。
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太平。我们的朋友遍~。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新中国是人民的~。
知否覆辙:(名)翻过车的道路,比喻曾经导致失败的做法:重蹈~。

《名利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利到头非乐事,
风波终久少安流。
稍邻美誉无多取,
才近清欢与賸求。
美誉既多须有患,
清欢虽賸且无忧。
滔滔天下曾知否,
覆辙相寻卒未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思考和对人生追求的思索。名利终究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世事变幻不定,平静的日子少之又少。稍微接近美誉也无法获得太多,只有接近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才是真正的追求。虽然美誉多了也会带来麻烦,但内心的宁静却可以让人无忧无虑。作者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追求真正的心灵平静和欢乐,但在世间的行径却一直没有停止。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与内心追求的反思。名利被视为世俗的追求,诗中以“到头非乐事”来表达其不可持久和无法带来真正快乐的本质。风波终久少安流,意味着人生的变幻无常,平静的日子寥寥无几。稍微接近美誉也无法带来太多的收获,而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清欢和宁静。尽管美誉多了会带来麻烦,但内心的宁静却能够让人无忧无虑。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思考,滔滔天下是否曾经明白这个道理,人们似乎一直在重复犯错而没有停下来。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名利与内心追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真正快乐和平静的追求。

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对名利与内心追求的思考时,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提醒人们要审视名利的本质,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和欢乐。诗中的形象描述简练而生动,语言流畅,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悟。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真实态度,引发读者对于名利与内心追求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