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无效验

出自宋代邵雍的《演绎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ān pí wú xiào y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
何者,知者,知音,在心,肝脾,搜寻,开物,何须,来仪,为凤,感人

《演绎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何者谓知者,
知音只在心。
肝脾无效验,
锺鼓漫搜寻。
既若能开物,
何须更鼓琴。
来仪非为凤,
只是感人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认为真正的知音并非通过外在的器官或方法来辨别,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他指出肝脾并不能真正验证知音的存在,而盲目地搜寻会使钟鼓声音无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洞察万物的本质,就不需要再弹奏琴音来寻找知音。而真正的知音并非凤凰那样的珍稀存在,而是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独特见解。诗中的"知者"指的是真正懂得欣赏和理解他人的人,而"知音"则是那些与我们心灵相通的人。诗中通过对肝脾无效验的批判,表明真正的知音并非通过外在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存在于内心,是一种心灵共鸣。作者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洞察万物的本质,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一种更深刻的共鸣,不再需要通过外在的方式来寻找知音。

最后两句"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知音并非像凤凰那样稀有珍贵,而是那些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人。这种共鸣不仅仅是外在的仪态或形象,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感动。通过这首诗词,作者呼吁人们不要只追求外在的闪耀和声望,而要重视真正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知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