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则行之忧则违

出自宋代邵雍的《游山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è zé xíng zhī yōu zé wé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乐则行之忧则违,大都知命是男儿。
至微功业人难必,儘好云山我自怡。
休掸烟岚虽远处,且乘筋力未衰时。
平生足外更何乐,富贵荣华过则悲。
()
男儿:(名)男子汉:~有泪不轻弹。
功业:功业gōngyè∶功勋与事业千秋功业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贾谊《过秦论》∶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民勤于力则功业牢∶工作的成绩,成果
儘好自怡烟岚:山里蒸腾起来的雾气。
筋力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何乐

《游山三首》

乐则行之忧则违,
大都知命是男儿。
至微功业人难必,
尽好云山我自怡。

休掸烟岚虽远处,
且乘筋力未衰时。
平生足外更何乐,
富贵荣华过则悲。

中文译文:

喜乐时就去行动,忧愁时就违背,
大多数人都知道命运如同男子汉。
即使是微小的功业,也难以必然成功,
我只喜欢云山之间的自在。

放下烟雾和岚气,虽然它们遥远,
但在筋力未衰之时,还能乘坐。
一生满足于外在的享乐,还有什么乐趣呢,
富贵和荣华一旦过去,就会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思考。诗中通过反复运用“乐”和“忧”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诗的前两句“乐则行之忧则违,大都知命是男儿”,意味着快乐时就积极行动,而忧愁时就要违背原本的计划。这里的“男儿”指的是有勇气和决心的人。邵雍认为大多数人都明白命运需要像男子汉一样去面对和承担。

接下来的两句“至微功业人难必,尽好云山我自怡”,表达了邵雍对于功业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功业,也很难必然成功,因此他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满足,这里以喜欢云山为象征。

下一段“休掸烟岚虽远处,且乘筋力未衰时”,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色的向往和欣赏。虽然山中的烟雾和岚气遥远,但在身体力行尚未衰退之时,还有机会去亲自体验和享受。

最后两句“平生足外更何乐,富贵荣华过则悲”,强调了邵雍对于富贵和荣华的态度。他认为一生只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一旦富贵和荣华过去,只会带来悲伤和失落。

整首诗词通过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表达了邵雍追求内心自在和满足的意愿,强调了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意义,而非外在的物质成就。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批判现实的态度是邵雍思想的重要体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