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得其葬。宋代。邵雍。老者得其养,幼者得其仰。劳者得其饷,死者得其葬。
《太平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邵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者得其养,幼者得其仰。
劳者得其饷,死者得其葬。
诗意:
《太平吟》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太平盛世。诗中描述了人们各个阶层在这个太平时期所能得到的合理待遇和福利。老年人得到养老的照顾,年幼的人得到尊重和抚养,劳动者得到劳动的报酬,逝者得到合适的安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入的描述,描绘了一个和谐、平静的社会环境。诗人邵雍通过列举不同人群的福利,展现了社会秩序和人情关怀的理想状态。诗中所述的老者、幼者、劳者、死者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诗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太平时期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尊重。
诗词中的"老者得其养"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尊重,强调应该尽力照顾和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幼者得其仰"则体现了社会对年幼人群的扶养和教育责任,让他们能够在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劳者得其饷"强调了劳动者应该得到合理的报酬和待遇,以体现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认可和回报。最后一句"死者得其葬"则提醒人们即使离世,也应该得到尊重和适当的安葬。
整首诗词传达了对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呼唤人们彼此关心、互相扶持,形成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重视彼此之间的人情关怀,以实现太平盛世的愿景。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对社会公平和人伦关系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性本善和和谐社会的信念。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