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感人深

出自宋代邵雍的《逍遥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shì gǎn rén shē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
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
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
()
感人:(形)使人感动:他的事迹很~。
两仪:是中国道教文化术语,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指的是“阴阳”,主要为黑白双色,乃大道之本。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关心:(动)对人或事物表示重视和爱护:~群众生活。[近]关怀。[反]漠视。
理会:(动)①领会;了解:他能~父亲的苦心。[近]领会。②注意;过问(多用于否定):她不显眼,谁也没~她。[近]理睬|搭理。③处理;料理(多见于早期白话)。④交涉;评理(多见于早期白话)。
沉吟:(动)迟疑不决,低声自语:~良久,终未决断。

《逍遥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逍遥吟

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
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
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

译文:

我深深地感慨,却找不到寻求之处。
两仪法则一直在我的手中,却对万物的变化漠不关心。
宝玉常常藏于石头之中,黄金屡次从沙子中得到。
事物的真相明明存在,却难以理解,需要沉思探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心境。诗人感叹自己对于深刻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却找不到可以寻求答案的地方。他意指人们常常在生活中感到深深的触动,却无法找到解答。在这种困惑中,诗人指出自己手中掌握着两仪法则,即阴阳、道德等基本原则,但对于万物的变化和发展却不关心,暗示人们常常迷失于琐碎的物质世界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诗中还提到宝玉常常隐藏于石头之中,黄金也屡次从沙子中找到,象征着真理和宝贵之物常常被掩埋或被忽视。最后,诗人认为真理和事物的本质虽然明明存在,却难以理解和把握,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逍遥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真理探索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两仪法则、宝玉和黄金的隐喻都体现了诗人对于抽象概念和现实事物的思索。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出了人们常常迷失于物质欲望而忽略了内心追求的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真理的渴望和对于深刻问题的思考。这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展示了邵雍独特的思辨风格和文学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