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馀恶足论。宋代。邵雍。仁莫如父子,义莫如君臣。二者尚有失,自馀恶足论。
《莫如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仁莫如父子,
义莫如君臣。
二者尚有失,
自馀恶足论。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中的仁和义的思考。诗中首先提到了父子之间的仁爱,认为没有比父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仁慈的了。父子之间有着血缘和亲情的纽带,这种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
接着,诗中提到了君臣之间的义。君臣关系是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关系,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臣子应该以忠诚之心为君主效力。作者认为君臣之间的义务与责任是其他关系无法比拟的。
然而,诗中也提到了这两种关系都存在着一些缺失。父子之间或许会有矛盾和误解,君臣之间也可能发生冲突和纷争。这些缺陷和失误并不能完全否定仁和义的重要性,它们只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部分。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除了仁和义之外,其他的恶行和短处都不值得过多讨论。仁和义是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它们才是真正值得追求和推崇的。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对于仁和义的思考和主张。它提醒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注重亲情和忠诚,将仁和义作为行为准则,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和家庭。这首诗词的价值在于它对于人类关系伦理的思考,以及对于道德和道德价值的强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