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正遥看

出自宋代邵雍的《浩歌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ǎo sè zhèng yáo kà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
笛声方远听,草色正遥看
何处危楼上,斜阳入凭栏。
()
治乱:安定与动乱。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
不同:1.不一样。《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秦卒擒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2.不答应。3.意见不和。《后汉书·孔融传》:“﹝融﹞与中丞赵舍不同,託病归家。”
山川:山和河流。
笛声遥看危楼:(名)①(书)高楼:~高百尺。②有倒塌危险的楼房。
斜阳:(名)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凭栏:靠着栏杆:~远眺。

《浩歌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浩歌吟

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
笛声方远听,草色正遥看。
何处危楼上,斜阳入凭栏。

译文:
广阔的歌声唱和,
忧愁和喜悦只相差一线。
治理和混乱有着不同的本质,
山川的景色没有完全相同的。

笛声从远处传来,让人远远倾听,
草色正好遥远可见。
在哪个危楼之上,
斜阳投射在栏杆上。

诗意:
这首诗以广阔、豪迈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表达了忧愁和喜悦只是一线之隔的情感差异,暗示着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往往只是一念之间的转变。

作者通过对治理和混乱、山川景色的对比,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无论是治理还是混乱,山川的景色都不会完全相同,揭示了世界的多样和独特之处。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作者以斜阳入凭栏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危楼之上的景象。这里的危楼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境遇或者是人处境的不确定性。斜阳的投射给人一种寂寥和凄美的感觉,同时也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浩歌吟》以简练的语言和雄浑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忧愁与喜悦、治理与混乱、山川景色的对比,诗中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诗意深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中的笛声和草色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一种遥远而辽阔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受。而最后的危楼和斜阳则给人以深情的触动,让人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雄浑的语言,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