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耳所闻

出自宋代邵雍的《观物吟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zhī ěr suǒ wé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人之耳所闻,不若目亲照。
耳闻有异同,目照无多少。
并弃耳目官,专用舌口较。
不成天下功,止成天下笑。
()
耳闻:听说:~不如目见。这事略有~,详细情况不很清楚。
异同:(名)①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②(书)异议。
耳目:(名)①听到的和见到的:~一新。②指替人打听消息的人:为人~。
不成:1.不行2.不行3.用在句末,表示推测或反问的语气,前面常常有“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太平。我们的朋友遍~。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新中国是人民的~。

诗词:《观物吟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人之耳所闻,不若目亲照。
耳闻有异同,目照无多少。
并弃耳目官,专用舌口较。
不成天下功,止成天下笑。

中文译文:
人们通过耳朵所听到的声音,不如通过眼睛亲自看到的东西来得真实。
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可能有差异,但通过眼睛看到的事物却没有太多变化。
我们不应该只凭借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来评判事物,而是应该更多地依靠语言和口舌之争。
然而,这种做法无法取得世间的成就,只会引来他人的嘲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人们感官体验的思考和批判。他认为通过视觉所获得的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比通过听觉所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他指出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而眼睛所见则相对更加客观。因此,他呼吁人们不要只凭借耳朵和眼睛来评判事物,而应更多地依靠语言和辩论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邵雍还指出,专注于口舌之争、争论和辩论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只会引来他人的嘲笑。他可能在这里暗示,过于注重争论和辩论而忽视实际行动和实践,无法在天下立下功绩,只会被他人视为笑柄。

这首诗词通过对感官和知识的思考,呼吁人们要以客观、全面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世界,不能过于依赖感官所获得的信息,而应该通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来实现真正的成就。它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度纠缠于争论和口舌之争,而是要注重实际行动和实践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