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丁宁有情味。宋代。邵雍。相招相劝欢流霞,鬓乱秋霜发乱华。所记莫非前甲子,凡经多是老官家。共夸今日重孙过,更说当时旧事呀。言语丁宁有情味,后生无笑太周遮。
《林下五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邵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招相劝欢流霞,
鬓乱秋霜发乱华。
所记莫非前甲子,
凡经多是老官家。
共夸今日重孙过,
更说当时旧事呀。
言语丁宁有情味,
后生无笑太周遮。
诗意:
《林下五吟》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邀请朋友一起欣赏天空中流动的霞光。他的鬓发已经斑白,像秋霜一样凋零,但内心依然怀有青春的豪情。他回忆了过去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其中所记载的往事多与官员家族有关。他和朋友们互相夸奖如今的后辈们,同时又聊起过去的旧事。他的言辞温和,充满了深情,而年轻人则不禁笑他过于周详。
赏析:
《林下五吟》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流动霞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邵雍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流动的霞光、鬓发的凋零,以及青年和老年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官僚体制的批判。他提到所记载的往事多与老官家有关,暗示了官僚主义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他对这种现象的不满。诗人将自己和朋友们的对话交织在诗中,展示了年轻人对老辈的尊敬和嬉笑怀疑的态度,彰显了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差异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平和、温情的语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思。诗人用“相招相劝”来邀请朋友一同欣赏流动的霞光,这种邀请和欣赏的姿态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丁宁言辞和言语中的情味,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克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它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