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得安宁反受诛

出自宋代邵雍的《题淮阴侯庙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ái dé ān níng fǎn shòu zh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据立大功非不智,复贪王爵似专愚。
造成四百年灾汉,才得安宁反受诛
()
不智:缺乏才智;不聪明。不知。
造成:导致;引起(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灾汉

《题淮阴侯庙十首》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据立大功非不智,
复贪王爵似专愚。
造成四百年灾汉,
才得安宁反受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他在诗中批评那些通过谋取权势和追逐财富而使国家陷入困境的人。他认为这些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才智,但却因为贪图王位和封爵而显得愚蠢。他指出,这种贪婪和追逐权力的行为导致了四百年的灾难,而当国家终于恢复安宁时,他们却反而受到了谴责和惩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政治腐败和权力欲望的批评。他认为那些追逐权势和财富的人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才智,但他们的行为却是愚蠢而自私的。通过造成长期的灾难,他们最终给自己带来了不幸和诛责。

这首诗词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愤怒和无奈。他对权力的滥用和贪婪行为感到不满,并认为这种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长期的痛苦。整首诗词以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邵雍对社会伦理和政治道德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反映了邵雍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伦理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警惕权力的腐败和贪婪的诱惑,强调道德和公正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