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宫都是春

出自宋代邵雍的《观物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shí liù gōng dōu shì chū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过异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
耳目,聪明,男子身,月窟,来往,都是

《观物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耳目聪明男子身,
洪钧赋与不为贫。
因探月窟方知物,
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过异时观月窟,
地逢雷处看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
三十六宫都是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作者通过对月亮窟、天根的描绘,探讨了人类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的观察和思考为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言辞,展示了作者的思辨能力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先,作者描述了自己耳目聪明的特点,并认为这是上天赋予的,并非贫穷之因。这表明作者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命运的理解。

接着,作者通过探索月亮窟和天根来认识事物和人类。月亮窟指的是月亮的内部,而天根则是指雷的发生地。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观察和经历,才能真正了解自然和人类的本质。这种认知过程是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最后,作者描述了天根和月窟的自由往来,将这种自然景象与人类社会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三十六宫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意味着人间的美好和欢乐。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展现了邵雍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文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