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有千寻卧渌波。宋代。邵雍。云无一缕干明月,桥有千寻卧渌波。料得人间无此景,中秋对月兴如何。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云无一缕干明月,
桥有千寻卧渌波。
料得人间无此景,
中秋对月兴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首先描述了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遮挡明亮的月光,接着描写了桥下波光照耀的水面。他认为人间很难找到这样的美景,因此在中秋赏月时,他的情感如何高涨,兴致如何。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词句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中秋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以云无一缕、桥有千寻的形象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和波光粼粼的水面,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色。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述,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样的美景稀缺的感叹之情。
诗中的最后两句"料得人间无此景,中秋对月兴如何"表达了作者在中秋赏月时的喜悦和兴奋之情。作者认为人间很难找到比这些景色更美的景观,因此他在中秋赏月时的情感高涨,情绪激动。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中秋节的喜悦之情。这首诗词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流露,同时也可以引发读者对于美景和节日的共鸣和思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