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音通虏壤

出自宋代蔡襄的《仁宗皇帝挽词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ì yīn tōng lǔ rǎ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万世威神在,多方惠泽隆。
密音通虏壤,行哭亦儿童。
画翣离丹阙,幽堂对紫嵩。
孤城空雨泣,白首抱遗弓。
()
惠泽,儿童,画翣,白首

这是一首宋代蔡襄所作的七首挽词,题为《仁宗皇帝挽词七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万世威神在,
多方惠泽隆。
密音通虏壤,
行哭亦儿童。

画翣离丹阙,
幽堂对紫嵩。
孤城空雨泣,
白首抱遗弓。

译文:
千秋万世中,仁宗威神永存,
他的恩泽广泛而丰富。
他的声音穿越边塞,
行走的人们哭泣得像孩童一般。

他的画像离开了皇宫,
在幽静的堂室中面对紫嵩山。
孤独的城池空荡荡地哭泣,
年老的皇帝抱着他的遗弓。

诗意:
这首挽词是蔡襄写给宋仁宗赵祯的,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思和缅怀之情。仁宗皇帝被称为威神,意味着他的威严和神圣将永远存在于世间。诗中提到了他的多方惠泽,说明他的治理有益于国家和人民。诗人将仁宗的声音比喻为穿越边塞的密音,强调了他的声望和影响力。行哭亦儿童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

诗中描绘了仁宗皇帝的画像离开了皇宫,置于幽静的堂室中,对着紫嵩山。这里的紫嵩山可以理解为象征皇帝的高尚和崇高的地方。孤城空雨泣表达了皇帝去世后的孤独和哀伤,白首抱遗弓则意味着年老的仁宗皇帝仍然怀揣着他的遗弓,象征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赏析: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以悼念宋仁宗为主题,通过描绘仁宗的威严和治理成就,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词运用了富有音韵美的语言表达,如密音通虏壤、行哭亦儿童等,给人以声音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同时,通过描绘仁宗画像离开皇宫、孤城空雨泣等形象,表达了仁宗离世后的孤独和哀伤,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展现了宋代挽词的特点,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诗词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体现了蔡襄作为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才华横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蔡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