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东林沈在乎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呈沈同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wèn dōng lín shěn zài h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三面俱江一面湖,古今画作水晶图。
门临车马红尘道,身在冰霜碧玉壶。
何道两山俱翠紫,霅苕二水合清污。
岸头笑与黄冠语,为问东林沈在乎
()
画作:犹画成。
水晶:透明的石英,是贵重矿石,可用来制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和装饰品等。
车马:〈名〉车辆和马匹,泛指交通工具。
红尘道冰霜:(书)(名)①比喻品德高洁。②比喻神色严肃:冷若~。
碧玉:1.矿石物。含铁的石英。2.年轻貌美的女子:小家~。
两山俱翠岸头:岸边。
在乎:(动)①决定于:人不~漂亮,而~人品。②介意:满不~。

《呈沈同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面俱江一面湖,
古今画作水晶图。
门临车马红尘道,
身在冰霜碧玉壶。
何道两山俱翠紫,
霅苕二水合清污。
岸头笑与黄冠语,
为问东林沈在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秀美的地方,周围环绕着三面的江河和一面的湖泊。这个地方的美景可以媲美古今的绘画水晶图。诗人的住所面临着车马红尘的道路,但他自己却宛如身在冰霜和碧玉壶中,与尘世相隔绝。诗人称赞了这里的两座山峰都呈现翠紫之色,两条河流也交汇在这里,清澈而不受污染。在岸边,诗人和黄冠(可能指一位知识渊博的人)相谈笑语,他想知道东林(指东林书院,一所以儒学为主的学院)的沈先生是否也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心境,展示了诗人对清幽之地的向往和对俗世纷扰的远离之情。诗中的"三面俱江一面湖"描述了这个地方被水环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古今画作水晶图"表示这里的美景可以媲美绘画中的水晶图,形容其景色之美。"门临车马红尘道,身在冰霜碧玉壶"表达了诗人将自己与尘世隔绝开来的心境,他置身于冰霜和碧玉之中,远离红尘的喧嚣。"两山俱翠紫"和"霅苕二水合清污"描绘了山川的美丽和河水的清澈,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与知识渊博的人交谈,并询问东林书院的沈先生是否也在这里,展示了诗人对学问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静之地和知识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己与尘世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纷扰世俗的厌倦之情。整首诗词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宁静与清新的氛围,并引发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