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似赵州参得透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柏子家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ì shì zhào zhōu cān dé tòu,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山居剩得静乾坤,竹鼎时将柏子温。
会似赵州参得透,等闲莫与俗夫论。
()
乾坤,竹鼎,等闲

《柏子家风》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居剩得静乾坤,
竹鼎时将柏子温。
会似赵州参得透,
等闲莫与俗夫论。

诗意:
这首诗以山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以及与自然相处的愉悦,表达了对纷扰世俗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以柏子温养竹鼎的形象,比喻自己将内心的温暖和宁静传递给他人,并借此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诗人的心境。诗的第一句 "山居剩得静乾坤" 表达了山居生活带来的宁静与恢弘的氛围。"静乾坤"意味着宁静无扰的心境,也可以理解为山居之地与外界的差异。接下来的一句 "竹鼎时将柏子温" 描述了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温暖和宁静融入到竹鼎之中,通过诗的艺术表达传递给他人。这里的竹鼎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诗作,柏子温则代表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独特见解,以及通过诗歌传递温暖和宁静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 "会似赵州参得透,等闲莫与俗夫论"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琐事的厌倦,并倡导追求宁静和自我独立的生活态度。赵州参是一个佛教禅宗高僧,他以直接而深刻的言辞而著名,被誉为"赵州直传"。诗人通过 "会似赵州参得透" 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像赵州那样洞察事物的本质,远离世俗的纷扰。最后一句 "等闲莫与俗夫论" 则是诗人的建议,意味着不要轻易与世俗之人讨论,不要被琐事所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比喻和倡导,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诗词中融入了禅宗的思想,强调了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重要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