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得曾参亦杀人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武昌怀古十咏·灵竹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dé zēng shēn yì shā ré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孝之一字协天伦,信可通天感鬼神。
霜满竹林安得笋,心倾泪雨自生春。
只闻郭巨曾埋子,岂得曾参亦杀人
凿隧及泉愚尔耳,斯人盖是舜之臣。
()
一字,天伦,通天感,鬼神,竹林,安得,自生,埋子,杀人

《武昌怀古十咏·灵竹寺》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孝之一字协天伦,
信可通天感鬼神。
霜满竹林安得笋,
心倾泪雨自生春。
只闻郭巨曾埋子,
岂得曾参亦杀人。
凿隧及泉愚尔耳,
斯人盖是舜之臣。

诗意:
这首诗以灵竹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孝道、信仰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认为孝顺是与天地伦理相协调的重要品德,忠诚的心可以感通上天,也能感应鬼神。诗人借着竹林霜满、心中泪雨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中提到了郭巨曾经埋葬自己的孩子,借此暗示历史上发生的悲剧事件。最后,诗人称赞了凿隧和泉水的人,认为他们是伟大的人物,可以与舜帝的臣子相媲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孝道和信仰的思考。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人通过表达孝顺与天地伦理的关系,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诗中的竹林、霜和泪雨等意象,用以描绘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同时,通过提及历史上的悲剧事件,诗人呼应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词的意境。最后,诗人通过称赞凿隧和泉水的人,表达了对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并将他们与舜帝的臣子相提并论,强调了这些人物的伟大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孝道、信仰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对历史事件的提及,使诗词更具深度和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