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弥陀呈丑拙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ǐng dài mí tuó chéng chǒu zhuō,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顶戴弥陀呈丑拙,手持杨柳惹尘埃。
纵饶入得三摩地,当甚街头破草鞋。
()
顶戴:(名)清代区别官员等级的帽子及帽子上的装饰:花翎~。
弥陀:弥陀mítuó阿弥陀佛的略称。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
丑拙手持惹尘埃纵饶三摩地草鞋:1、用稻草或其他长纤维草手工编制的一种简易鞋。2、(歇后语)​没样儿。比喻没有规矩,不成体统。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三首》是宋代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顶戴弥陀呈丑拙,
手持杨柳惹尘埃。
纵饶入得三摩地,
当甚街头破草鞋。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一个醉酒后的观音像,通过描述观音像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一种对尘世尘埃的超越和对世俗束缚的解脱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戏谑的语调描写了一个醉酒后的观音像的形象。诗中形容观音像头戴弥陀佛冠,却显得丑陋拙笨,手持杨柳却弄得沾满了尘埃。这种对观音像的描绘,既是对形象的夸张和颠覆,也是对观音像庄严形象的一种调侃。

接着,诗人表达了观音像在醉酒状态下的境界。诗句中描述观音像纵然陷入了醉酒的状态,却依然能够进入三摩地的境地,即佛教修行中的一种深度冥想状态。这种描写暗示了观音像醉酒后的境界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和束缚,获得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观音像在醉酒状态下的形象和状态。诗句中形容观音像穿着破旧的草鞋,行走在街头。这种形象既是一种对观音像形象的颠覆,也是对世俗的一种嘲讽。观音像身着破草鞋,行走于尘世街头,暗示了无论观音像身处何种状态,都能超越尘世的物质和荣华富贵,保持一种超然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醉酒观音像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越和对世俗束缚的解脱的思考。诗中幽默夸张的语言和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生境界和解脱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