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太清之境。宋代。白玉蟾。道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
诗词:《李伯阳赞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道是太乙元君,
又是河上丈人。
渺渺太清之境,
巍然道德之身。
中文译文:
道即是太乙元君,
也是河上的仙人。
它是一片辽阔清净的境界,
是崇高道德的化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伯阳的赞美,李伯阳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家,也是道教的重要人物之一。诗人以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道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描述了道既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太乙元君指的是道家的神仙,河上丈人则是指李伯阳自称的身份。这句话表达了道既是超越尘世的神仙,又是在凡间传道授业的智者。
第二句描绘了道的境界,它是一片渺渺的太清之境。太清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是纯净、无尘的境地。诗人以渺渺的形容词来形容道的清净境界,表达了它的广袤和高远。
最后两句以巍然道德之身来形容道。巍然意味着高大、稳固,道的道德之身就是指李伯阳所追求的高尚道德品质。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道的伟大和高尚,以及李伯阳对道德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高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道和李伯阳的敬仰之情。诗中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