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野猿哀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曲肱诗二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yí shān xià yě yuán āi,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白云随我见天台,又趁金华路上回。
栖凤亭中留不去,武夷山下野猿哀
()
天台:1.谓尚书台、省。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3.山名。
上回下野:(动)指执政者下台。[反]上台。

《曲肱诗二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曲肱诗二十首》

白云随我见天台,
又趁金华路上回。
栖凤亭中留不去,
武夷山下野猿哀。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云随着我出现在天台,
又沿着金华的路返回。
在栖凤亭中不能停留,
武夷山下的野猿悲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景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的白云随着诗人的行走而出现在天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思绪自由飘荡,与天台的高处相呼应。金华路是回程的路途,诗人仿佛借此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然而,诗人在栖凤亭中停留不得,无法久留。这里的栖凤亭可以象征一种理想、追求或归宿,诗人却无法在其中安顿下来,暗示着他的无奈和迷茫。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身处武夷山下,听到野猿的悲鸣。野猿的悲哀在此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与他自身的情感产生共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人以自然景物的变化和存在来映射自身的心境和遭遇,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之情。这种情感的交融和诗人自然景物的融合,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深度,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与情感的流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