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筋柳骨留萧寺

出自宋代周必大的《送张端明赴召》,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 jīn liǔ gǔ liú xiāo s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心正能教笔不欹,古来书法独公知。
颜筋柳骨留萧寺,总是甘棠去后思。
()
书法,公知,甘棠

《送张端明赴召》是宋代周必大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正能教笔不欹,
古来书法独公知。
颜筋柳骨留萧寺,
总是甘棠去后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张端明的送别之情。作者称赞张端明的内心纯正,他的品行和教诲能够使他的书法作品不偏不倚。作者认为张端明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被众人公认为卓越的书法家。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张端明的身影,他的颜面筋骨似柳枝般柔韧,他留下的足迹在萧寺中依然可见。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张端明离去的思念之情,他总是在思念张端明离开后的甘棠之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张端明的赞美和思念,展示了宋代书法家的风采和情感。首先,作者称赞张端明的内心纯正,他的品行高尚,能够将这种纯正的心境融入到他的书法作品中,使其不偏不倚。这种内心的正直和品行的高尚是一个书法家必备的素质,也是古往今来众人所共知的。

其次,作者认为张端明在书法艺术上独领风骚,被公认为卓越的书法家。这表明张端明在书法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才华,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张端明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书法造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张端明的身影,他的颜面筋骨柔韧如柳枝。这种描写既从外在形象上表现了他的柔和与灵动,也暗示了他书法作品的风格特点。同时,诗中提到萧寺,表明张端明的书法作品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得他的艺术成就得以流传。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张端明离去的思念之情。作者用"甘棠"来形容离别之地,暗示了张端明离开后的地方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思念和怀念。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张端明的敬佩和思念之情,以及对他书法艺术的赞美和称颂。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张端明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宋代书法家的风采和情感。它既是对张端明的赞美,也是对书法艺术的歌颂,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周必大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