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公赋天台。宋代。陈与义。兴公赋天台,千字一何少。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余情到娘子,心动云缥缈。仿佛山阿人,薜荔一身绕。殷勤供泚笔,路转得龙沼。应龙喜公来,嘘气纷雾杳。忽然张盖起,知不受人扰。诗成中有画,幽情杂荒窈。从公虽一快,顾有和诗挠。是事姑置之,归路迷日表。安得永兹乐,彭铿尚为夭。但愁归城中,念山令人老。
这首诗词《再赋》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再次赋诗,兴公赋天台,千字何其少。在岘山遇见了巧匠,引出了六首诗。我对娘子产生了感情,心动得像云一样虚幻。仿佛是山间的人,被薜荔环绕着。满怀热情提供给泚笔,路转到达龙沼。应龙高兴公子来了,嘘气弥漫雾中消失。突然卷起帷帐,表示不愿受人打扰。诗中有画,幽情与荒凉交织在一起。尽管与公子一起快乐,但还是有和写诗的困扰。这些事情姑且放一边,回家的路迷失在日影中。如何能永远享受这种乐趣,彭铿依然是短暂的存在。只是担心回到城中,想起山的时光令人感叹老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天台山一带的经历和感悟。诗人在天台山遇见了巧匠,这位巧匠能够引发他创作出六首诗。其中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娘子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却像是一种虚幻的遥远感受,就像云一样缥缈。诗中的薜荔环绕着仿佛山间的人,增添了一种自然的意境。
诗人以满怀热情供给泚笔,表示他对创作的投入和奉献。他的创作之路蜿蜒曲折,最终到达了龙沼。应龙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龙,它高兴地迎接诗人陈与义的到来,但随即消失在雾中。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遭遇到的困扰和不确定性。
诗中还提到诗中有画,描绘了幽情与荒凉的景象。尽管与公子一起快乐,但诗人仍然面临着写诗时的困扰,这可能是指他在创作过程中的疑虑和挣扎。
最后,诗人思考着回家的路,但却迷失在日影中。他思考如何能永远享受这种创作的乐趣,然而,他意识到这种乐趣是短暂的,就像彭铿(音乐之声)一样。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担心回到城市生活后,回忆起山的时光会让他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年岁的增长。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和思考创作困扰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天台山一带的心境和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