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案日几行。宋代。文同。高风发远籁,转响为清商。隆曦减炎威,未晚先自凉。庭前碧桐树,昨日闻早霜。朝来逐叶上,已晕一拂黄。壮岁觉时节,{左火右霍}若翻电光。自顾勿嗟惋,徒然搅中肠。官居幸少事,署案日几行。公退清且闲,垂帘坐虚堂。解带辄傲兀,左右罗缣缃。所务唯讨论,一灯从夜长。
译文:
在新秋的季节读书
高风吹拂远方的横笛声,回响中仿佛是清商乐声。
阳光的威力已减弱,未到晚秋却已自然凉爽。
庭院前的碧桐树,昨日已传来初霜的消息。
早晨到来,落叶纷纷上升,已染上一丝黄色。
壮年时感受到时节的流转,左右之间电光飞闪。
自己不必悲叹,却无端地搅乱了内心。
在官职中幸运地少有烦琐之事,每日只需几行署名。
退休后清闲自在,垂帘坐在空荡的堂屋里。
解开腰带显得高傲自豪,左右悬挂着华美的红缨。
唯一的事务是探讨学问,一盏灯从夜晚延续到天亮。
诗意和赏析:
《新秋读书》这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下读书的情景。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宁静和学问的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气息。高风吹拂远方的笛声,转响如同清商乐声,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阳光渐渐减弱,气温变得凉爽,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庭院的碧桐树已经被初霜所触及,落叶纷纷上升,整个景象透露出秋日的凄美。
其次,诗中反映了作者的心境和生活态度。作者自顾自地沉浸在读书的世界中,不必为琐事而忧虑和懊悔。官职虽然带来了一些事务,但作者在官居时已少有烦琐之事。退休后,作者享受着清闲和宁静,坐在空荡的堂屋中,思考学问。解开腰带的傲兀态度和华美的红缨象征着作者的自豪和自信。
整首诗以宁静、淡泊、追求知识和自我满足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安静读书和追求学问的向往。补充说明:
在诗中的一句「壮岁觉时节,左火右霍若翻电光」中,「左火右霍」这一短语在原文中可能存在错误或缺失。该短语的具体含义无法确认,因此无法提供准确的翻译和解释。为了保持原文的完整性,我将该短语保留在中文译文中,但是无法提供具体的解释。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