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忍说终焉

出自宋代文同的《送张朴翁归盩厔》,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rěn shuō zhōng y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山曲水曲处,其间皆美田。
夫君别桑梓,此地卜林泉。
壮岁可立事,明时方尚贤。
何当再就诏,便忍说终焉
()
曲处夫君:旧时妻对夫的尊敬亲爱称呼。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壮岁终焉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同创作的《送张朴翁归盩厔》。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曲水曲处,其间皆美田。
夫君别桑梓,此地卜林泉。
壮岁可立事,明时方尚贤。
何当再就诏,便忍说终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送别名叫张朴的老人回到他的故乡盩厔的情景。诗人描绘了盩厔的山川曲折,而这些山川之间都是肥沃的田地。张朴离开他的家乡,来到盩厔,希望能在这里安心度过晚年。作者认为张朴正值壮年,有能力做出一番事业,而明朝时代才会真正推崇贤人。诗人表达了对张朴的期望,并希望他能再次得到官职,但同时也表示自己不能说出最终辞别的话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张朴的送别,展示了宋代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和士人的志向。诗人通过山川和田地的描绘,展示了盩厔的美丽景色,也暗含着对农耕文明的赞美。通过张朴离开家乡的描述,表达了离乡背井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点出了壮年有为的张朴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对明朝时代贤人的赞美,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社会荣誉和官职的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张朴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张朴离去的不舍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描写和送别情景的交织,展示了宋代士人的人生观和对社会的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