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白发解欺人。宋代。王令。太学虀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诗词:《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太学虀盐共苦辛,
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
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
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
况是男儿有此身。
这首诗由宋代的诗人王令所作,题为《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中文译文:
太学生和盐商共同经历了辛苦劳作,
在寒窗下,他们与笔和砚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梁王台旁分别了一次,
在扬子江头又换了三个春天。
箧子里的黄金只够买酒,
白发已经出现在鬓边,不再年轻。
贫困和富贵的命运谁能确定呢,
尤其对于男子而言,有了这样的身世更加不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太学生和盐商两个不同社会角色的生活遭遇。太学生代表着读书人,他们孜孜不倦地在寒窗下学习,与笔砚为伴,经历了辛勤的努力。而盐商则代表着商人,他们为了生计艰苦劳作,与盐打交道。两者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他们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和挑战。
诗中提到的梁王台和扬子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梁王台是南京的一个地名,表明太学生离开故乡,远离亲友。扬子江是长江的别称,暗示着盐商的生意在不同的季节里有着起伏和变迁。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太学生的困境。他的箧子里只有一些黄金,勉强够买酒,而白发已经开始在他的鬓边出现,显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他的衰老。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描绘了太学生的贫困和辛苦,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无法预测的命运。
最后两句表达了王令对男子身世的思考。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男子所处的环境和身份都会对他们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男子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困境和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