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难待太平策

出自宋代晁说之的《金陵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tóu nán dài tài píng cè,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上帝於人靡有常,江流何处任兴亡。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故自无人比叔子,尚怜有意保襄阳。
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
()
上帝:1.天帝。古时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2.基督教(新教)所信奉的最高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天主教称它为天主。
兴亡:(动)兴盛和灭亡:天下~,匹夫有责。
干戈:(名)泛指武器。比喻战争或动武:大动~。
锡杖:锡杖xīzhàng[amonk'scane]佛家语。僧人所持的手杖。杖头有锡环,振时作锡锡声。也称“禅杖”、“声杖”、“鸣杖”芒鞋腾雾出,锡杖拨云归。——《梼杌闲评——明珠缘》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
山川:山和河流。
叔子:叔子shūzi[brother-in-law]亦称“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白头万国:天下;各国。很多的国家;世界各国。

《金陵二首》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帝於人靡有常,
江流何处任兴亡。
干戈揖逊一锡杖,
社稷山川半面妆。
故自无人比叔子,
尚怜有意保襄阳。
白头难待太平策,
万国明朝建治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说之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提到上帝对人类的安排无常,江流随波逐流,无法预测兴衰。干戈揖逊,指的是战争结束后,国家需要一个明君来治理国家,以保护社稷(指国家的根基)和山川(指国家的疆土)。诗人认为自己无法与伟大的叔子相比,但仍然希望能为襄阳保持忠诚。诗人表示,老年人很难等待太平盛世的到来,但他仍然希望在未来的明朝中,能够建立一个安定繁荣的国家。

赏析:
《金陵二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期望。诗人通过描绘上帝的无常和江流的变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和无法预测的感受。诗中的干戈揖逊一锡杖,表明战争结束后需要一个明君来治理国家,保护社稷山川。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与伟大的叔子相比,但仍然希望能为襄阳保持忠诚。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未来明朝的期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