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鱼跳镜破光。宋代。梅尧臣。王都寓居树阴少,惟有墙隅两株枣。去年相见枣花开,今年相别棘实好。枣实未剥风莫吹,我鬓愁多似蓬葆。淮南到时何所逢,秋叶萧萧蟹应老。忆昔共归江上初,对饮芦洲月如缟。半夜鱼跳镜破光,万事{左月右鹬去鸟}然何足道。自此重经二十秋,不改青青岸旁草。
《送弟禹臣》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弟弟禹臣的离别情景,通过对树阴、枣实、秋叶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忧愁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描述了王都的居所树阴稀少,只有墙隅有两株枣树。去年作者与弟弟相见时,枣花盛开,而今年分别时,枣实已经成熟。枣实未剥,风不可吹,作者的愁思多如蓬葆。诗人离开淮南时,不知将会遇见什么情景,秋叶凋零,螃蟹也将老去。回忆起与弟弟初次归来时,在江边共饮,赏月如缟。半夜里,鱼跃使镜子破碎,万事都如同左边的月亮和右边的鹬鸟一样,都不值得一提。自此以后,二十个秋天过去了,青青的岸边草依然没有改变。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忧愁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枣实的成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秋叶的凋零则暗示着岁月的无情。诗人通过回忆与弟弟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意深远,赏析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