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三公莫忧责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三月二十五日喜雨》,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ǎo zài sān gōng mò yōu zé,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初为委吏承命书,是夜旱雨深一尺。
乃知穷困同草莱,隔岁焦枝有时涤。
向闻乖龙池底藏,驱逐肯行须霹雳。
今无雷电已滂然,好在三公莫忧责
()
委吏穷困:(形)经济困难,生活贫穷。
焦枝龙池:琴底的二孔眼之一。池名。犹凤池。指中书省。借指内阁。
驱逐:(动)赶走:~出境。
霹雳: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发生于云层与地面之间,引发巨大的响声,危害人畜、建筑物等。现多形容突然发生的、带给人巨大打击的事件。
雷电:自然界大规模的火花放电现象。带有大量电荷的云接近地面或带相反电荷的云与云互相接近时,会产生激烈的放电。放电产生的火光就是闪电,产生的轰鸣声就是雷声。
三公: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忧责

《三月二十五日喜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初为委任的官员接到命令后,那天晚上下了一场深一尺的喜雨。通过这场雨,他意识到自己的困境与草木一样,经历了岁月的焦枯,但也有时得到洗涤。他曾听说龙池乖戾,不肯行动,但现在雷电已经滂沱,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好兆头,不必担心三公的责备。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感慨和对于喜雨的喜悦之情。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将自己的心境与之相映衬。他从干旱到降雨的转变,象征着他个人的困境和命运的起伏。喜雨的到来给了他希望和喜悦,也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前途可能会有所改善。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同时,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干旱和降雨的对比,突出了喜雨的重要性和意义。整首诗词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