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箫无复闻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同江邻几龚辅之陈和叔登吹台有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g xiāo wú fù w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
笙箫无复闻,黄土化珠翠。
当时秦兵强,今亦归厚地。
我与诸贤良,举酒莫言醉。
曾谁问孟轲,空自有仁义。
()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
珠翠:珠翠zhūcuì珍珠翡翠,泛指用珍珠翡翠做成的各种装饰品
莫言醉自有:自身拥有的,本来就是自己的。
仁义:(名)仁爱和正义。

《同江邻几龚辅之陈和叔登吹台有感》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
笙箫无复闻,黄土化珠翠。
当时秦兵强,今亦归厚地。
我与诸贤良,举酒莫言醉。
曾谁问孟轲,空自有仁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了梁惠王时期的台城,那里曾经有笙箫的音乐声,美丽的珠宝和翡翠。然而,现在这些都已经消失,变成了黄土。诗人提到了秦朝的强大,但如今这些土地已经归属于别人。最后,诗人与其他贤良之士一起举杯,但他告诫大家不要醉心于酒色之中。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孟轲的思念,认为他曾经问过孟轲关于仁义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梁惠王时期的繁荣景象,以及现实中的变迁和失落,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沧桑。诗中的台城象征着过去的辉煌,而黄土则象征着现实的平凡和无常。诗人通过对秦朝的提及,暗示了现实中的权力和压迫。最后,诗人的警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的迷失和放纵的担忧,呼吁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展示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