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语难通。宋代。梅尧臣。前日春风初摆条,昨夜雪飞深一尺。北帝及腊不行令,东皇发煦遭尔厄。侵时夺气四时错,欲问上天何不责。天高地厚语难通,俛首下土徒叩额。或言莫信难可闻,鹤鸣至微犹不隔。休问天,问颜跖。休看花,看垄麦。
《二月四日雪》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二月四日的大雪景象,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前日春风初摆条,
昨夜雪飞深一尺。
北帝及腊不行令,
东皇发煦遭尔厄。
侵时夺气四时错,
欲问上天何不责。
天高地厚语难通,
俛首下土徒叩额。
或言莫信难可闻,
鹤鸣至微犹不隔。
休问天,问颜跖。
休看花,看垄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风初吹、大雪纷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敬畏之情。诗中提到北帝和腊,指的是冬天的寒冷和严寒,而东皇则代表春天的温暖和希望。作者观察到春风和大雪的交替,感叹时间的流转和四季更迭,同时也对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生的命运产生了思考。
诗中的"侵时夺气四时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不可逆转和人生的无常感到困惑。他想询问上天为何不对这种错乱负责。然而,作者认识到天高地厚,人与天之间的沟通并不容易,只能俯首下土,默默地反思自己的命运。
诗的最后两句"或言莫信难可闻,鹤鸣至微犹不隔"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声音的微弱但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的思考。他呼吁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而要像鹤鸣一样微弱但坚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呼唤人们要勇敢追求真理,发出自己的声音。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