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题小子乃包鼎。宋代。梅尧臣。老包曰岳岳生鼎,二人画虎通神明。凡为一虎不知价,钜公贵士珍其名。死来年深搜索尽,何意好事识尤精。丹枫映坡茅叶白,雌者将乳雄坡行。细毛出肉不见迹,相顾猛气都如生。忽闻持遗非素望,穷民展玩忘愁婴。奇哉真是老包笔,世间空有黄金籯。因思前岁韩公子,亦赠尺纸图生狞。傍题小子乃包鼎,此时偶得已可惊。借问吾乡与天下,二包之美谁能并。
《答王君石遗包虎二轴》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包拯和王君石两位文人画家合作创作的一幅画作,画中描绘了一只神奇的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包说岳岳生鼎,
二人画虎通神明。
凡为一虎不知价,
钜公贵士珍其名。
死来年深搜索尽,
何意好事识尤精。
丹枫映坡茅叶白,
雌者将乳雄坡行。
细毛出肉不见迹,
相顾猛气都如生。
忽闻持遗非素望,
穷民展玩忘愁婴。
奇哉真是老包笔,
世间空有黄金籯。
因思前岁韩公子,
亦赠尺纸图生狞。
傍题小子乃包鼎,
此时偶得已可惊。
借问吾乡与天下,
二包之美谁能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包拯和王君石两位文人画家合作创作的一幅画作为主题,表达了对他们的画技和艺术成就的赞美。诗中描述了画作中的虎,虎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神态威猛。诗人对这幅画作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诗中提到了包拯和王君石的名字,他们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画家。诗人称赞他们的画技高超,将一只虎画得栩栩如生,令人难以置信。诗人还提到了画作中虎的细节,如细毛、肌肉等,表现了画家的精湛技艺。
诗人在赞美画作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包拯和王君石的敬佩之情。他们不仅在艺术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关注穷苦百姓的生活,将画作展示给他们观赏,带给他们忘却忧愁的愉悦。
整首诗词通过对画作和画家的赞美,展现了包拯和王君石在艺术上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诗人以此来探讨他们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地位,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他们的家乡和整个世界中,还有谁能与他们的美并驾齐驱呢?这是对包拯和王君石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们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美。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