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心常所悬。宋代。梅尧臣。山房古柏暗,近在汉陵边。天供不为乐,母心常所悬。朝途发根冷,暮野鸟行先。子道岂殊众,谁云绝世缘。
《送长陵清辨师归宁》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房的景象,古柏树在山房周围隐约可见,而山房则靠近汉陵的边缘。诗人表达了天地间的宁静与母亲对子女的牵挂之情。
诗中提到天地并未为人们提供欢乐,这可能是指人们在世间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而母亲的心中则时刻悬念着子女的安危,这种母爱的关怀是永恒的。
诗中还描绘了早晨出发的路途冷清,而傍晚时分野鸟却先行归巢。这种对比可能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及人们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子道的思考。诗人认为,子道并没有与众不同,没有绝世的缘分。这可能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房景象和表达母爱之情,以及对人生和道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平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