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示变犹影响。宋代。梅尧臣。章圣皇帝兴三宫,三宫鼎峙何崇崇。天圣七年六月尾,玉清始灾坛宇空。于今二十有五载,上元後夜星轸中。乃闻会灵五殿火,丹焰彻天明月红。千楹万栋一夕尽,赤烟奔突西南风。先时二日车驾幸,为民祈福输清衷。大臣骄蹇不从祀,岳灵不歆为不恭。若此示变犹影响,宜鉴陛下无惰容。神非怒乙遂及甲,天意警圣不警凶。不独洪水累尧德,尧仁未忍流驩共。
《十六日会灵火》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宋真宗皇帝在天圣七年六月尾,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名为“会灵”,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国家的繁荣。
诗中提到了章圣皇帝兴建了三座宫殿,这三座宫殿高耸入云,彰显着皇帝的威严和权力。然而,在二十五年后的上元节后夜,会灵五殿突然起火,火焰冲天,照亮了夜空。整个宫殿瞬间化为灰烬,红色的烟雾被西南风吹散。
诗中还提到了先前的两次祭祀仪式,皇帝为了祈求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亲自驾车前往祭祀场所。然而,一些大臣因为骄傲自大而不参与祭祀,而岳灵神明也因为皇帝的不恭敬而不予回应。这些事件被视为不祥之兆,提醒皇帝要警惕自己的行为,不可懈怠。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这些灾祸并非神明的愤怒,而是天意在警示圣明的君主,提醒他不可忽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作者还提到了尧帝时期的洪水,尧帝虽然仁慈,但他不忍心让人民遭受灾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场祭祀仪式中的灾祸,表达了对君主的警示和对国家安宁的关切。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尧帝的仁慈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