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嗟苦调急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jiē kǔ diào j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牧人乐下牧,背骑吹短笛。
声穿吴云低,韵入楚梅的。
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
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
()
下牧,短笛,幽意,土壤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牧人乐下牧,背骑吹短笛。
声穿吴云低,韵入楚梅的。
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
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牧人在田间放牛时吹奏短笛的情景,通过音乐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头写道,牧人在牧场上感到快乐,背着牛鞍吹奏着短笛。这里牧人吹笛的动作象征着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激。他的音乐声穿透了吴地的云层,低沉而悠扬的旋律进入了楚地的梅林。这一描写使读者感受到音乐的传递和穿越地域的力量,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追求和表达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会对这种苦中作乐的调子感到忧伤和焦虑呢?这里的"苦调急"指的是牧人吹奏的短笛所表达的忧伤和紧迫感。然而,这种情感却与他内心的幽静意境相契合。诗人认为,与尧时代的人民一样,他们都以歌唱来击打土壤,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牧人吹奏短笛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自然和音乐的赞美。牧人吹奏的短笛不仅是一种音乐表达,更是他内心情感和思考的载体。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