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著阳关末尾声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至第四铺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zhe yáng guān mò wěi shē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轻舟已过第四铺,忆著阳关末尾声
怊惆杜公行底急,白醪何处得同倾。
()
轻舟:狭长的,两舷弯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轻质材料(如树皮、兽皮、帆布、轻质木料、轻金属)制成
忆著末尾:(名)最后的部分:排在~。

诗词:《至第四铺二首》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轻舟已过第四铺,
忆著阳关末尾声。
怊惆杜公行底急,
白醪何处得同倾。

中文译文:
轻舟已经驶过了第四个驿站,
回忆起阳关的最后一声。
心情烦闷,杜公的行程非常紧迫,
白醪酒可以在何处共同饮尽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诗人的旅途经历和内心感受。诗人乘坐轻舟经过第四个驿站,回首追忆阳关的最后一声。这里的阳关可以理解为阳关大道,是通往边疆的要道,象征着远行的边塞之地。阳关末尾的声音也许指的是边关的警钟声或者守军的号角声,给人一种离别和别离的感觉。

诗人的心情感到怅惆不安,杜公的行程非常紧迫。杜公可能是指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著称。诗人怀念杜甫的行踪,或许是因为杜甫在他的诗中抒发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关切。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寂寥和孤独。白醪是一种清淡的酒,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诗人想寻找一个可以共同倾诉的知己,但却无从得知何处可以找到。诗人对于旅途中的孤独和迷茫感到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思绪和情感,描述了边塞旅途中的别离和寂寥,传达了对于远行和边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边塞的艰辛和诗人对于杜甫的崇敬与怀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