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华亭野。宋代。梅尧臣。塘蒲荫绿水,菡萏艳修渚。想像华亭野,但欠鸣鹤侣。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思见此清禽,无能觌翔羽。城隅有大第,世本官吴楚。尝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欲作园林胜,园林宁暇睹。今当问其家,借赏无吾拒。果亦致之来,奋毛如喜舞。虽生沧海心,翅重不得举。还尔稻粱贪,崇丘在何所。
《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於卞氏借双鹤以观》是宋代梅尧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塘蒲荫绿水,
菡萏艳修渚。
想像华亭野,
但欠鸣鹤侣。
译文:
塘中芦苇遮蔽绿水,
荷花艳丽修饰着湖滨。
我想象着华亭野外的美景,
但却缺少鸣叫的鹤作伴。
诗意:
诗人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湖中芦苇翠绿、荷花绽放的景色。他在想象中感受到了华亭野外的美景,但心中却觉得缺少了鹤的陪伴。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友谊和伴侣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芦苇和荷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诗人通过想象华亭野外的美景,表达了对更远处的景色和自由的向往。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即鸣叫的鹤作为伴侣。这里的鹤象征着友谊和伴侣,诗人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他一同欣赏风景。
诗中还提到了城隅有大第,指的是官吏的宅邸,暗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功名利禄。诗人曾与太湖石为伴,不惜花费金钱去购买,表达了他对园林景观的追求。然而,他认为园林的美景并不容易一眼欣赏到,需要借助他人的赏识之眼来感受。诗人感叹自己的羽翼虽然有飞翔的愿望,却因为身处尘世而束缚,无法自由展翅高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弃和对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他质问自己的稻粱贪欲究竟追求了什么,崇丘是指追求高尚境界的人,诗人在问自己他应该向何方追求。整首诗情感流露,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境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疑问。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