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士日椎牛。宋代。梅尧臣。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
《送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
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
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
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陆介夫学士通判秦州为主题,描绘了陆介夫在边地从军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陆介夫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边塞戎马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首句“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展现了陆介夫作为一位将领,在边地从军的形象。戎马之地意味着战火连绵,士兵们每天都在为国家而奔波劳累,椎牛则是指军中的饮食,显示了士兵们勇武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描绘了陆介夫既是一位武将,同时也是一位文士。他身穿铠甲,但同样也渴望文化修养,参与军事谋略的制定。这种将文与武相结合的形象,显示了陆介夫的全面素养和才干。
接着的两句“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描述了秦州的地理环境,陇云和塞起指的是西北边塞的山脉和边境,渭水入关流则指的是渭河流经关隘的景象。这些景物与陆介夫的所在地秦州相呼应,展现了边塞的广袤和壮美。
最后一句“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则表达了诗人对陆介夫所从事的边塞征战的思考。瀛洲是神话中的仙境,校雠指的是兵戎相见,战事连绵。通过对比,诗人认为边塞征战的艰辛与瀛洲的祥和相去甚远,暗示了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出陆介夫的形象和边塞戎马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将领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边塞和瀛洲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