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不早衰。宋代。梅尧臣。秋鴈多夜飞,前群後孤来。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共将形影对,安得不早衰。
《秋鴈》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天的雁儿多在夜晚飞翔,前面的雁群后面只剩下孤雁。伴侣相互呼唤,感到自得,只有它一声声的叫唤已经变得悲哀。悲哀的声音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让人感到肠子酸痛,哪怕是没有食用梅子。我们一起形影相对,又怎么能不早早地衰老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雁群飞行的景象,也借雁群的形象抒发了人生的哀愁和衰老之感。诗中的雁群在秋天的夜晚飞行,前面的雁群渐渐远去,只剩下孤雁,寓意着人生中相伴的人会逐渐离去,只剩下孤独。雁群彼此呼唤,感到自得,但是声音已经变得悲哀。悲哀的声音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让人感到肠子酸痛。最后,诗人表达了人们在一起相伴时形影相对,却无法避免早早地衰老的命运。
赏析:
《秋鴈》以雁群的形象抒发了人生的哀愁和衰老之感,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雁群在秋天的夜晚飞行,既可视为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寓意人生的旅程。前面的雁群逐渐远去,只留下孤雁,象征着人生中离别和孤独的经历。雁群的呼唤声本是欢快的,但在诗中却变得哀伤,传递出一种对别离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雁群的命运,表达了人们在相伴中面临的离散和衰老,人生终将走向衰败的命运。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雁群的飞行场景和诗人的感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