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为大富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ù shū wèi dà fù,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种桑事春蚕,栽桂事华构。
尝闻云盖下,聚书为大富
往往见子孙,缘天掇星宿。
掇星星若珠,光彩出屋漏。
秋收万种田,作酒日为寿。
亦有千里归,锦衣行白昼。
()
春蚕:春季饲养的蚕。
盖下大富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裔。
星星:1.头发花白的样子。2.形容零星细小。
光彩:(名)颜色和光泽:她打扮起来~照人。②(形)光荣:她得了冠军,很~。[近]光荣。[反]耻辱。
秋收:(动)秋季收获农作物:~季节。②(名)秋季农作物的收成:今年~比去年好。
种田:耕种田地。
锦衣:1.文彩华贵的衣服。指显贵者的服饰。2.指禁卫军士卒。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白昼:(名)白天。[反]黑夜。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东桑柘多,江南松桂茂。
种桑事春蚕,栽桂事华构。
尝闻云盖下,聚书为大富。
往往见子孙,缘天掇星宿。
掇星星若珠,光彩出屋漏。
秋收万种田,作酒日为寿。
亦有千里归,锦衣行白昼。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和写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庐陵董氏桂林书斋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诗人以山东和江南两地的桑树、松树、桂树为象征,描绘了大自然的丰富和茂盛。他提到桑树和春蚕,暗示了桑蚕养殖和丝绸业的兴盛。而种植桂树则象征着华美的建筑和艺术的修养。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书斋的富饶景象,称其为"云盖下",意味着书斋仿佛被云雾所笼罩。他说书斋中充满了书籍,这些书籍聚集在一起,使主人富有。诗人称赞书斋主人的后代,表示他们能够与天地相通,拥有卓越的才智和运气。

诗人接着用"掇星星若珠,光彩出屋漏"的形象描绘书斋的壮丽景象。这里的"掇星"指的是书斋主人的后代,他们的才华犹如璀璨的珍珠一样,光彩照耀整个屋檐。这种景象象征着书斋的富饶和光荣。

最后,诗人提到了收获丰收的场景和白天行走的锦衣美人。他说秋天的收获使人们富有,日子变得幸福而长寿。同时,他也提到了旅途归来的人,穿着锦衣,在白天行走。这一描写暗示了书斋主人的高贵和显赫身份。

赏析: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通过对桑柘、松桂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书斋主人及其后代的赞美,表达了对书斋和主人的敬佩和祝福之情。诗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将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展现了繁荣富饶的景象和书斋主人的高尚品质。

诗词的整体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形象生动。通过描绘丰富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诗人展示了庐陵董氏桂林书斋的壮丽和富饶,同时也表达了对书斋主人及其后代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词以饱满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成功人生的渴望和赞美。诗词的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和启发,让人感受到繁荣和幸福的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