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复振霜屦。宋代。梅尧臣。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
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
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
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达观禅师归隐静寺的送别之情。诗人回顾了与达观禅师初次相遇在洛阳的情景,然后再次在南徐州重逢。经历了多少时光,转瞬间已过去了二十个秋天。现在禅师要再次穿上霜履,返回远山,不要停留。诗人引用了阮籍的诗句,表达了对世俗之物的蔑视和轻浮的态度。诗人质问谁说西海的鱼会夜飞到东海之头,暗示世人对真理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够全面。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甘于停留在平庸的世俗之中,渴望追求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送别达观禅师的场景,并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禅师归隐山林的赞美和敬意。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洛阳和南徐州两次相遇作为诗歌的起点和重点,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通过描绘禅师振起霜履、远离尘世的决绝态度,诗人表达了对修行者追求境界的理解和支持。诗人以阮籍的诗句作引,表达了对尘世物质的看轻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最后一句表明诗人不愿滞留于庸俗之地,希望超越世俗,追求更高的境界。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禅师归隐的思考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诗性和境界追求。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