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之犹骞腾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夏虫》,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à zhī yóu qiān té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物久必自化,化之犹骞腾
当自厕中蛆,去作盘上蝇。
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
寄言漆园吏,已知鹍与鹏。
()
自化,骞腾,作盘,飞声,已知

《夏虫》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天的虫子,表达了物质的腐朽和转化的观念,并以此引申出人生的哲理。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物久必自化,化之犹骞腾。
当自厕中蛆,去作盘上蝇。
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
寄言漆园吏,已知鹍与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夏天的虫子为主题,通过对虫子的描述,展示了物质世界的变化和转化的规律。首句"物久必自化"表明物质经过漫长的时间必然会发生变化和转化,就像植物会枯萎、生物会死亡一样。"化之犹骞腾"这句表示物质的转化就像它们化作蝶一样,焕发出新的生命和能量。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蛆和苍蝇的描绘,表达了物质的衰败和转化的过程。蛆是由厕所中的腐败物质孕育而生,但它们最终会变成盘子上的苍蝇,飞翔在空中。这里蛆和苍蝇代表了物质从腐朽到新生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化和转化。

接下来的两句"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意味着苍蝇的嗡嗡声和它们飞翔的痕迹已经和其他的鸡鸣声、冰冻的痕迹混为一体,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最后两句"寄言漆园吏,已知鹍与鹏"是诗人向漆园吏送去的寄语。漆园吏是指懂得鹍鸟和鹏鸟的人,这里鹍鸟和鹏鸟都是神话中的巨鸟,象征着力量和能力。通过这句话,诗人希望漆园吏能明白物质的转化规律,就像鹍鸟和鹏鸟一样,掌握生命的力量和变化的奥秘。

整首诗词通过对夏天虫子的描写,抒发了物质的腐朽和转化的哲理。诗人借物抒情,通过描绘微小的虫子,表达了人生的变化和转化的深刻思考,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质的无常。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富有哲理的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