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迷远山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黄河》,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ān qì mí yuǎn shā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
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
怒洑生万滑,惊流非一状。
浅深殊可测,激射无时壮。
常苦事堤防,何曾息波浪。
川气迷远山,沙痕落秋涨。
槎沫夜浮光,舟人朝发唱。
洪梁画鷁连,古戍苍崖向。
浴鸟不知清,夕阳空在望。
谁当大雪天,走马坚冰上。
()
积石:指积聚在一起的石块。矿石。山名。即阿尼玛卿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
渊源:(名)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历史~。
涵量非一状浅深激射:喷射;冲击。引申指文势奔放。谓雷电闪击。

《黄河》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
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
怒洑生万滑,惊流非一状。
浅深殊可测,激射无时壮。
常苦事堤防,何曾息波浪。
川气迷远山,沙痕落秋涨。
槎沫夜浮光,舟人朝发唱。
洪梁画鷁连,古戍苍崖向。
浴鸟不知清,夕阳空在望。
谁当大雪天,走马坚冰上。

诗意和赏析:
《黄河》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奔腾不息的气势。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努力与挑战的思考。

诗的开头两句“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形象地描绘了黄河从积石山脉源头涌出,奔腾而下的景象。接着,诗人用“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来形容黄河的威力和容量之大,暗示黄河水势汹涌,雄浑壮观。

接下来的几句“怒洑生万滑,惊流非一状。浅深殊可测,激射无时壮。”通过描写黄河的水流急湍、波涛汹涌,表达了它的澎湃之势和无穷的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人们对黄河的日常努力和与黄河相伴的生活。他描述了人们常常忍受堤防事故的困扰,黄河波浪不息,暗示人们对抗自然灾害的无尽苦难。

接着,诗人以“川气迷远山,沙痕落秋涨”来形容黄河水气弥漫远山,沙痕随着秋水的上涨而出现,表达了黄河的广阔和壮丽。

诗的结尾几句“槎沫夜浮光,舟人朝发唱。洪梁画鷁连,古戍苍崖向。浴鸟不知清,夕阳空在望。谁当大雪天,走马坚冰上。”描绘了夜晚黄河上的船只在波浪中行驶,船人清晨出发时歌唱的情景。同时,诗人提到洪梁和苍崖,暗示了黄河两岸的景色壮丽。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壮丽的黄河景象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黄河》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气势磅礴和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交互,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类的顽强不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写,以及押韵和平仄的技巧,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音韵美。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黄河的雄浑和壮丽,以及人们与自然的对抗和融合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