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君罪大宁如死

出自唐代无名氏的《题旌忠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ù jūn zuì dà níng rú sǐ,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转战谯门日再晡,空拳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弃鸿毛更疾呼。
柱下杲卿存断节,袴间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愧山西士大夫。
贼壮兵孤众胆惊,忠臣此日见专城。
负君罪大宁如死,守土诚坚不问生。
报国寸心无自愧,呼天浩气几时平。
潺湲多少英雄泪,千古封江不断声。
()
转战:(动)在不同的地区辗转作战:~千里。
空拳:徒手;空手。谓无所擒获。见“[[空弮]]”。
犹自:(副)尚且;仍然。
虎口:(名)①指拇指和食指相连的地方。②喻指危险境地:~余生。
安坐:安稳地坐着。谓不劳神费力。古时坐的一种姿势。
鸿毛:(名)大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轻于~。
疾呼杵臼:1.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2.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颜师古注引晋灼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唐张籍《太白老人》诗:“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当代》1984年第3期:“吨,吨-咚……沉闷的杵臼声,似乎从泸沽湖底,从狮子山肚子里滚来。”3.指春秋晋人公孙杵臼。晋景公佞臣屠岸贾残杀世卿赵氏全家,灭其族,复大索赵氏遗腹孤儿。赵氏门客公孙杵臼舍出生命保全了赵氏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4.借指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遗孤:遗孤yígū父母双亡的儿童
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英雄:(名)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好汉。②(名)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人民~。③(形)具有英雄品质的:~人物。
士大夫:士大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ì dà f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

《题旌忠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无名氏。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忠臣壮烈牺牲的场景,并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谯门战场转战一天,虽然空手,仍紧握戈鈇。
他身垂虎口,却仍坐得安稳,他舍弃了荣华富贵,更加快速地呼唤。
他是属于朝廷的官员,他坚守着节操;他是袴间的平民,他继承了先辈的志向。
可怜这位身高只有三尺的英雄,他的气节非常高尚,堪称山西士大夫的楷模。
敌寇壮烈的士兵胆寒,忠臣此刻看到了专城的曙光。
他背负巨大的罪责,宁愿选择死亡,守卫土地的忠诚坚定,毫不顾及生死。
报效国家是他内心深处无愧的信念,他呼天唤地,期待何时能够实现大义凛然的和平。
悲悯之情滔滔不绝,多少英雄的眼泪悄悄流淌,千古以来,江水依旧奔流,但他们的声音却永远不会停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忠臣在战场上的壮烈表现,表达了对忠诚、节操和报国精神的颂扬。诗中的忠臣虽然身处险境,却仍坚守正义,宁愿牺牲生命也不屈服于敌寇。他的行为展现了忠诚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并且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诗词中的山西士大夫形象,代表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风范和责任感。他们以报国为己任,不畏艰险,坚守正道。诗中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忠臣的精神却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消逝。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忠臣的英勇和坚定,通过对忠诚精神的歌颂,唤起人们对忠诚、正义和报国精神的思考。它同时也让人们深感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崇高,引发读者对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