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梳妆

出自唐代无名氏的《念奴娇 后段第三句少一字》,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uì jìng shū zhuā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鸳帏睡起,正飞花兰径,啼莺琼阁。
对镜梳妆,愁见那、怯怯容颜瘦弱。
一任仙郎,题诗寄简,屡订西厢约。
墙花拂影,独眠何事如昨。
谁怜潘果空投,贾香难与,愁肠安托。
带眼轻拴须看取,杨柳腰肢如削。
珠履玲珑,罗衫雅淡,件件无心着。
何时厮近,得偿今日萧萦。
()
飞花,兰径,怯怯,容颜,瘦弱,西厢,拂影

诗词:《念奴娇 后段第三句少一字》

鸳帏睡起,正飞花兰径,啼莺琼阁。
对镜梳妆,愁见那、怯怯容颜瘦弱。
一任仙郎,题诗寄简,屡订西厢约。
墙花拂影,独眠何事如昨。
谁怜潘果空投,贾香难与,愁肠安托。
带眼轻拴须看取,杨柳腰肢如削。
珠履玲珑,罗衫雅淡,件件无心着。
何时厮近,得偿今日萧萦。

中文译文:
鸳帏掀起,花兰小径上飞舞着花朵,琼阁中啼鸟鸣叫。
对着镜子梳妆,忧虑地看见那张脸,显得瘦弱而胆怯。
仙郎任凭安排,写下诗篇寄去,多次约定在西厢相会。
墙上的花影拂过,独自躺着,事情如同昨日一般。
谁会怜惜孤独地投来的眼神,即使有贾香,也难以安慰忧伤的心肠。
系好眼帘,必须仔细观察,杨柳的腰肢如同削成的一般。
珠履精致华丽,罗衫优雅淡雅,每一件都没有心思穿戴。
何时才能接近,实现今日的思念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心仪之人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忧虑。诗中使用了典型的宋代女性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

首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起床情景。她推开鸳帏(古代床帘),看到花兰小径上飞舞的花朵,听到琼阁中啼鸟的歌声。这一描写展现了女子清晨的柔美和对自然的敏感,为整首诗注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

接着,诗人以对镜梳妆的场景描绘女子的容颜。她愁容满面,显得瘦弱而胆怯,展示了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愁容与后文中的忧伤情绪相呼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

然后,诗人通过“仙郎”、“西厢约”等词语,暗示了女子爱慕之人的身份和她们之间的约定。她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写诗和书信上,期待与心仪之人在西厢相会。这种隐晦的表达方式流露出女子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期盼和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女子独自躺在床上,回忆过去的情景。墙上的花影拂过,引发她对过去的思考和回忆。她对过去的甜蜜感到遗憾和忧伤,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回到过去。

接着,诗人表达了女子对外界的冷漠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她感叹谁会怜惜她孤独地投来的眼神,即使有贾香这样的人物,也难以安抚她内心的忧愁。这句表达了她对现实的失望和对他人理解的渴望,同时也映射出她内心的孤独。

最后,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优雅。她系好眼帘,细细地观察着自己的容颜,特别注重杨柳般的腰肢。这种描写体现了女子对自身美貌的自豪和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她希望被他人所珍视和喜爱的愿望。

整首诗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内心的思念、忧虑和渴望。通过对自然景物、容颜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女子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期待。同时,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宋代女性意象,如鸳帏、花兰、琼阁等,以及以诗词和书信表达情感的方式,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的特点。整首诗以细腻、隐晦的语言,将女子内心世界的情感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