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桑梓变龙沙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nián sāng zǐ biàn lóng shā,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
白骨:尸骨;枯骨。泛指死人。白色果核或树干。
纵横:(形)竖横交错:铁路~。②(形)奔放自如:笔意~。③(动)奔驰无阻:~驰骋。
乱麻:乱麻,汉语词语,拼音为luàn má,形容事态烦杂纷乱的样子。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河朔:1.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2.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生灵:1.指人民;百姓。2.生物;有生命的东西。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骨纵横似乱麻,
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
破屋疏烟却数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元代北方地区的凄凉景象。白骨纵横交错,犹如乱麻,暗示着战乱频繁,人们的生命如此脆弱。桑梓(指故乡)几年间变成了龙沙(指沙漠),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乱带来的破坏的痛心之情。诗的后两句则表达了河朔地区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破败的房屋中只有几家冒着稀疏的炊烟,暗示着人们的生活艰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元代北方地区战乱带来的惨状。白骨纵横的描写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描述故乡的变迁,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战乱的痛心之情。最后两句则通过破屋和稀疏的炊烟,传达了人们生活困苦的景象,使读者对战乱所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惜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展现了元好问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