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大匠论蒸土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洛阳》,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g tóu dà jiàng lùn zhēng tǔ,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千年河岳控喉襟,一日神州见陆沉。
已为操琴感衰涕,更须同辇梦秋衾。
城头大匠论蒸土,地底中郎待摸金。
拟就天公问翻覆,蒿莱丹碧果何心?
()
感衰涕大匠中郎:官名。次子。
摸金天公:天公tiāngōng∶天。以天拟人,故称∶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天公不作美
翻覆:(动)①反转;歪倒:车子~了,幸亏人没事。②形容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天地~。③来回翻动身体:~不能成眠。④(书)变来变去;翻悔:~无常。

《洛阳》是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洛阳的景象和元代社会的动荡不安。

诗中的第一句“千年河岳控喉襟”表达了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的雄伟和庄严。洛阳位于黄河和伏牛山之间,河岳代表了洛阳的地理特征,而“控喉襟”则暗示了洛阳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一句“一日神州见陆沉”则表达了元代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这句话意味着整个神州大地(中国)一天之间似乎都沉没了,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第三句“已为操琴感衰涕,更须同辇梦秋衾”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操琴来比喻自己的心情,感叹自己的衰颓和无奈。同时,他希望能够与皇帝同乘一辆车,共同梦想着安宁的秋天。

最后两句“城头大匠论蒸土,地底中郎待摸金。拟就天公问翻覆,蒿莱丹碧果何心?”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天命的质疑。城头的大匠们讨论着如何炼制黄土,地底的中郎们则等待着挖掘金子。诗人希望能够向上天询问社会的翻覆和动荡,质问蒿莱丹碧(指草木之色)果实的心意,暗示了对社会现象和人心的疑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景象和对社会动荡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社会现象和人心产生了质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