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人未还。唐代。戴叔伦。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关山月二首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
译文:
月亮升起照耀着关山,秋风吹拂,人还未回。
明亮的月光无论远近都一样,乡愁的泪水隔着半本书相望。
一只雁飞过军营,繁密的霜覆盖古城。
胡笳声从何处来,半夜里边境的声音响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乡在外的思乡之情和边塞的凄凉景象。在关山之上,月亮照耀着一片景色,秋风轻轻吹拂着,但是人却还未归来。诗人用"清光无远近"的形容词来表达月亮的明亮照耀是不分远近的,传达出月光之下思乡之情的普遍性。通过"乡泪半书间"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无论距离多远都无法割舍,隔着半本书的距离,他的乡愁依然如此深厚。
在诗的第二首中,诗人描绘了一只雁飞过连在一起的军营,覆盖在古城上的霜成了繁密的一层。胡笳的声音从何处传来,半夜里边境的声音嗡嗡作响。这里的胡笳声象征着战乱和边塞的苦痛,诗人通过对这种声音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边塞的困苦和凄凉。
整首诗以明亮、凄凉的景象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戍卫的辛劳和离乡的落寞。诗人通过独特的描写方式,以及抒发离乡乡愁的言语,将边塞壮美的景色和人们离乡的痛苦相结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戴叔伦。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