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亦相欺。宋代。司马光。海客久藏机,鸥知人未知。如何毫末利,管鲍亦相欺。
《和之美讽古二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海客和鸥的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海客久藏机,鸥知人未知。
如何毫末利,管鲍亦相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海客和鸥作为象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首先,诗中的"海客"指的是长期在海上航行的人,他们经历了无数的风浪和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而"鸥"则代表了自然界的智慧和洞察力。诗中提到,鸥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而人类却对鸥所知甚少。
接下来,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思考: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常常追求微小的利益,而忽视了更大的智慧和价值。管鲍是两位古代政治家,他们以权谋和权术闻名于世。诗中提到,即使是这样的权谋家也会被鸥的智慧所欺骗,说明人类的智慧和权谋相对于自然的智慧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这首诗词通过对海客和鸥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谦逊和敬畏的态度。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要过于自负和狂妄。同时,诗人也在暗示人类应该更加关注自然界的智慧和价值,以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智慧。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以海客和鸥为象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谦逊和敬畏的态度,并呼吁人们关注更大的智慧和价值。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